急救电话:0734-8187999 8223268

妇幼人文

您当前的位置: 主页 > 妇幼人文 > 医护天地 >

【妇幼人文】从陌生人到朋友:一针一线织就的信任

发布时间2025-06-30 11:55 访问次数

从戒备的目光到信任的托付
只因那一针见血的精准与设身处地的关怀
看儿科护士如何用专业与温度
在细如发丝的血管上
编织起坚固的信任之桥
 
       我是一名护士,在儿科门诊这片特殊的天地里,每日与形形色色的小患者“斗智斗勇”。空气里,常常交织着布洛芬的微苦和孩子们偷偷舔舐的棒棒糖的甜香。而我们,便是那为苦涩药片精心裹上糖衣的人,用温柔和技艺,试图在病痛中为孩子和家长送去一丝慰藉。
 
       记忆回溯到几年前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。我第一次见到小宇,一个才几个月大的小婴儿,因高烧被家人焦急地送来就医。小小的诊室里,一下子挤进了四位忧心如焚的大人:爸爸、妈妈、爷爷,还有那位格外焦灼的奶奶。奶奶的声音急切地穿透了诊室的嘈杂:“快!快给我孙子输液!”那份恨不得病痛立刻消散的心情,我们感同身受。
 
       我站在一旁,轻声安抚着他们紧绷的神经。当同事配好药液,准备进行穿刺时,奶奶的目光扫过我们,带着不信任的恳求:“请一定找个最‘厉害’的护士来!”同事们看着小宇头上那细若游丝的血管,又感受到奶奶那份不容闪失的紧张,倍感压力。那一刻,我知道自己必须站出来。“阿姨,请放心,我们和您一样,都不想让孩子多挨一针。”我迎上奶奶的目光,语气坚定而温和。
 
       为了减少孩子的哭闹时间,我让妈妈紧紧抱住小宇。我俯下身,指尖在他柔嫩的头皮上轻轻探寻。细细的血管,隐匿在薄薄的皮肤下,难以捕捉。我请同事帮忙稳稳固定住小宇的头,最终将目光锁定在眼角旁一根几乎细如发丝的血管上。
 
       进针的瞬间,我屏住了呼吸,连自己的心跳声都听得清清楚楚。指尖微微发凉,全神贯注于那微乎其微的触感,小心翼翼地将针尖送入。时间仿佛凝固了,每一毫米的推进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。直到那抹殷红的回血,如同最动人的信号,悄然出现在输液管里——成功了!悬着的心终于重重落下。固定好针头,小宇的哭声渐渐平息。奶奶紧绷的脸上瞬间绽开如释重负的笑容,她紧紧握住我的手,连声道谢:“谢谢!太谢谢你了!姑娘,你叫什么名字?明天打针我们还要找你!”我微笑着回答:“阿姨,您放心,我们这里的每一位护士都很用心,技术也都很好。”
 
       日子悄然滑过,忙碌的门诊生活里,许多面孔来了又走。直到某一天,一声热切的呼唤让我抬起了头:“姑娘!还记得我吗?”眼前的面孔有些熟悉,却一时想不起名字。“我是小宇的奶奶呀!”阿姨的笑容温暖而亲近,“他又生病了,别的医院我都没去,直接就奔你们这儿来了!待会儿,还得麻烦你给他打针,行吗?”“当然可以!”我立刻应下,心底涌起一股暖流。后来阿姨和我们聊天时,才吐露了那份深藏的珍视:“小宇是他妈妈38岁才盼来的宝贝啊……”自此,小宇一家成了我们的“熟客”,我和小宇的妈妈更是互加了微信,从医患变成了时常问候的朋友。
 
       回望护理工作之路,像小宇奶奶这样,从带着戒备的陌生人到建立起深厚信任的朋友,不止一位,人与人之间,莫过于以心暖心,方得人心。在儿科门诊这片小小的天地里,尤其如此。面对家长那份因爱而生的焦虑与无助,唯有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倾听、去沟通、去行动,才能穿透隔阂,赢得那份珍贵的理解。这份工作,是对护士耐心、细心、责任心的极致考验。我们需要过硬的专业技术、强大的心理素质、高效的沟通方式、灵活的应对能力,我们更需要不断学习、精进技艺,唯有练就一双“一针见血”的巧手,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孩子的痛苦,抚平家长的眉头。

 
       护理工作,平凡琐碎,日复一日。然而,当看到像小宇奶奶这样从陌生到信任的目光,当感受到那份超越医患关系的温情,当被更多的小手紧紧抓住衣角,被更多的家庭真诚托付时,我便知道,这份平凡中蕴藏着无价的意义。我会继续这样走下去,用我的专业和温度,在这弥漫着药水味与糖果香的诊室里,做那个努力为苦涩裹上糖衣的人,让信任的桥梁在无数个“小宇”和他们的家人心中,稳稳架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