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载自:衡阳警事

【典型案例】
案例1:今年3月,蒸湘区的万某(女,26岁)在上班时,企业微信群收到一条消息,“公司股东”在群里发布了一张中国工商银行电子回单,然后就在群里问“公司法人”这笔钱是否到账?然后“股东”跟“公司法人”就在群里聊了起来,还让万某查一下是否到账,并让万某汇款,万某当时也没有怀疑,就按照“公司法人”安排,往一个账户转账6万元。转完钱后,真的公司法人就打电话给万某,问为什么把钱转出去,万某说是你安排转账的,还把群里的聊天记录截图发给他看,这个时候万某才发现群里聊天的“公司法人”和“股东”均是骗子冒充,目的是骗她转账。案例2:今年4月,衡阳县的邹某(女,26岁)刷微博时收到一条加好友申请,看对方的头像、微信昵称和自己一个好友微信一致就通过了好友申请。随后几天两个人就通过微博聊天,邹某发现对方聊天方式也跟自己的好友一样,就以为是自己的好友,之后对方跟邹某说要买一个包,但是手机坏了无法付款,想让邹某先帮忙垫付一下,邹某当时就答应了,对方将包包的款式发给了邹某,并发送了一个连接,让邹某进入链接挑选款式并支付,随后邹某在该页面下单购买支付了8000元,然后两人聊了一会儿邹某就去睡觉了,次日,邹某接到反诈中心的电话,说可能遭受了网络诈骗,随即邹某打电话跟好友核实情况,才发现自己被骗。
【作案手法】
第一步:建立联系。诈骗分子盗用受害人领导、熟人或子女老师的照片及姓名,伪装社交账号添加受害人为好友,或诱骗受害人加入特定群聊,甚至直接潜入受害人所在的群聊中。第二步:解除防备。诈骗分子以领导、熟人的身份对受害人嘘寒问暖表示关心,或模仿领导、老师等人语气发出指令,从而骗取受害人信任。第三步:骗取钱财。诈骗分子冒充领导时,通常以有事不方便出面、无法接听电话等理由,要求受害人代其转账,并会发送伪造的转账截图,谎称已向受害人账户打款,解除受害人防备,进而不断催促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;诈骗分子冒充企业领导或老师时,会刻意模仿领导或老师说话语气,向受害人发送转账或缴费的指令信息,并以情况紧急、机会难得等借口催促受害人尽快转账。
【易受骗群体】
政府、企事业单位人员、学生家长等群体。
【警方提醒】
1、凡是接到自称领导、熟人要求转账的信息时,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确认,在核实确认之前切勿转账。2、对方如果要你大额转账或者支付大量现金,应当先与家人、朋友商量,或者拨打110、96110以及社区民警警民联系卡电话进行咨询,防止上当受骗。3、如果被骗,应第一时间报警,尽量说清骗子的联系电话、微信号、转出转入银行及卡号,配合警方以最快速度止损。